中超联赛的冠军归属和亚冠参赛资格的角逐已到关键时刻,外籍裁判重新执裁引发广泛关注。此举可能产生何种影响,有待深入观察。
联赛形势催生变革
中超联赛第19轮赛事正在进行中,其中成都蓉城与山东泰山的较量尤为引人关注,比赛结果可能直接影响冠军归属及亚冠资格的争夺,赛事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当前联赛进入关键阶段,对裁判执法的严谨性标准不断提高。但国内高水平裁判储备不足,难以应对所有重要比赛的需求,为提升裁判工作质量,中国足协选择再次派遣外国裁判参与赛事执裁。
足协双管齐下策略
足协运用双向交流方式,一方面吸纳亚足联优秀裁判参与中超与足协杯关键赛事裁判工作,计划逐步扩展合作并建立长期制度,另一方面支持国内裁判赴海外进修,例如傅明在日本职业联赛担任裁判,马宁、金京元等人在韩国联赛及东南亚杯中执行裁判任务,以此增强本土裁判的国际认知与专业能力。
首位“外援”经验丰富
西瓦功·布乌敦是泰国的裁判,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中国执裁的外国裁判,其专业能力值得认可。他执法过2023年亚冠联赛山东泰山客场挑战横滨水手的比赛,并且担任了2022年18强赛中国国家足球队与沙特阿拉伯队比赛的VAR裁判。近期在中国表现突出,7月28日执法上海“明日之星冠军杯”开幕式,7月31日在同济大学举办裁判培训,成为2025年首位执裁中国国内比赛的外籍裁判。
球迷看法褒贬不一
球迷对于外籍裁判的到来说法不一。一些球迷认为,他们能够降低本土人情因素的影响,增强判罚的公正度,在上海德比等关键比赛中效果显著;然而另一些球迷则表示担忧,因为回顾以往在中超联赛中,外籍裁判的争议性判罚时有发生,例如在亚冠赛事中对中超队伍出示的红牌,他们担心裁判的执法方式与联赛的节奏存在不匹配,甚至山东泰山队的部分球迷对裁判的安排进行了调侃。
过往执法有得有失
审视外籍裁判先前在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裁判表现,部分裁决展现了专业水准,有助于提升判罚的公正性;部分裁决则引发了广泛讨论,对比赛结果及观众心态造成了干扰。过往的这些裁判行为,使得各方对于外籍裁判的再度参与,形成了期盼与审慎并存的复杂态度。
未来发展有待观察
外籍裁判开始执哨中超赛事,此举属于一项创新性举措,其对于能否改进联赛判罚水准、契合联赛进行节奏,以及本土裁判能否借助“走出去”增强专业能力,都需要时间来验证,其结果尚不明确。社会各界高度关注,普遍期待该项新措施能够促使联赛变得更加公正,同时提升观赏性。
该赛事外籍执法人员的加入,能否引发中超联赛的根本性进步?期待读者参与讨论,并转发支持本文。